陈思和教授告诉大家,当你在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,你会发现文本的艺术真实性。“什么是好的作品?好的作品就是即使内容纯属虚构,但是让人看了之后十分感动,让读者产生共鸣。”陈教授说,“这就是缘于文本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真实性”。这样的好作品背后是一个好作家在尽力追求和达到艺术真实,这样的作品中间便存在“文本和艺术真实之间的一个文本张力”。“艺术真实”并不是作品对存在与现实依葫芦画瓢式的表达,而是虚构的东西有让人相信的魅力,让读者完全置身作者营造的环境中,“我们读书时关注的就是这个文本张力”。陈教授认为,从“文本张力”中,可以解读出甚至作者自身都不曾想要表达的东西,而这些就是读者通过文本细读所获得的。他以曹禺代表作《雷雨》为例,详细为大家阐述了何为艺术真实性。“为什么故事里面周朴园的那位身为富家小姐的妻子,在文本中却基本没有她的信息?”陈教授说,“因为‘曾经沧海难为水’,鲁妈和周老爷之间是有真正的感情的,他们曾经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,这使得其他人无法介入。”因此文本所表现的并不是像教科书所讲的那种“地主家的少爷骗取仆人女儿青春和感情”的关系。他还谈到文本开头处,周老爷和鲁妈都说三十年不见了而不是二十七年。细读文本便会发现三十年是指他们恋情的开始,而二十七年则是他俩关系破裂的那一年。文本的张力也体现于此。